三豪咨询:一文看懂ITR服务流程体系的组成结构
2024-01-03 17:04:10

ITR (Issue to Resolution ),从问题到解决。

这里的Issue指的并不是问题,大多数是 trouble 或者 problem 之类的,但是为什么我们用 issue这个词呢?因为 issue 具体指的是一些重要的议题、以及争论的问题。

 

ITR系统实际上要解决的不是一个客户投诉的事情,它是要解决客户的需求或者服务请求

比如客户买了你的设备,他在用设备的过程中,突然想起来这个地方是不是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功能,或者说这样的操作是不是更好,可以通过流程给企业一个反馈。他也可以和我们的厂家一起去提出这样的要求,如果要进行网络升级,可以请厂家的工程师帮他升级。

 

很多企业把客户的服务请求和投诉混淆起来,这就很难关注问题处理以后价值的提炼,通过流程可以挖掘客户的一些线索或机会点,把一些问题化解为新产品或者新功能,这需要三大业务流之间互通。

 

 

一、ITR服务流程体系的四大模块

 

ITR 和IPD、LTC三者称之为一级流程,而ITR流程体系的四大模块则称之为二级流程。

 

第一个模块:管理技术服务请求。比如客户有什么样的技术问题,提出要求后,我们就帮助他去解决,可能是设备有故障需要我们解决等等。

第二个模块:管理非技术服务请求。比如华为提供的很多培训服务都属于这块,需要安排具体的场地、老师,这不是由技术部门实现的,而是由一些管理部门实现的。

第三个模块管理备件服务交付并非每个企业都需要,比如有的公司就只有产品和软件,不存在备件一说。

第四个模块:管理客户投诉。由三个小模块组成:服务/投诉请求受理、服务请求/投诉处理和服务请求/投诉关闭。

 

管理客户投诉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东西,如何才能管理好客户的这些问题呢?

这里就涉及到SLA和OLA这两个协议了。

 

SLA (Service Level Agreement 服务等级协议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承诺

比如受理的时间、解决的时间、服务的质量标准,比如宾馆里的标准就是客房保持整洁、及时打扫,还有服务部门、服务人员的配置、备件的要求,都属于服务质量的一个部分。

 

OLA Operation Level Agreement )操作级别协议,即在企业内部,为了达成对客户SLA,各个部门以及设备分别使用的时间、质量标准,还有一些配置

比如要完成某个设备的维修,可能需要两个部门及一台设备来达成。

 

部门A需要1小时 5 分钟,部门B需要1个小时,用1台设备去运行和修复,总共需要2小时5 分钟,这是内部的OLA,那要去看SLA。假设对客户的承诺是一个半小时,现在 OLA 是2小时 5 分钟,显然不能达成 SLA 的要求。

因此通过 SLA 倒逼内部 OLA 的效率提升,才能够达成面向客户的SLA。
SLA 是这个行业的一些惯例制定的,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行业的惯例,比如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服务来打动客户,就需要把 SLA 做的比本行业的其他企业好一些,突出一些特别的优势,比如海底捞的SLA就比同行要好很多,带来了许多生意。

 

当客户的问题进入ITR系统以后,每一个问题都会有一个问题单,无论是企业的内部还是客户,都可以凭借问题单查询问题处理的状态,回溯问题处理的整个过程。

问题单在每个环节都有既定的时间要求和质量要求,这就是OLA。需要在流程中去定义,也是考核点,作为角色绩效管理的一个部分,那么流程的 IT 化也会使得问题的处理过程更加迅捷,也可以跟踪和追溯。

 

 

二、ITR流程体系组织的三线要求

 

ITR 流程体系组织分为三层:一线、二线、三线。每一层每一线对员工的要求不同,

 

一线要求工程师,有一定的技术能力,能够解决常见的一些问题。同时也可以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解决一些疑难的问题,或者执行技术专家提供的一些技术方案。

二线的要求:专家级别,技术比较全面,能够打通各个相关的专业领域,而且经验比较丰富,能够去指导并且协助一线工程师解决疑难的问题。

三线的要求:属于研发体系,又是相对独立于开发的一条主线,它专注于产品的维护,解决产品的缺陷、质量等相关问题。

 

当二线专家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时候,问题就会上升到三线团队,三线团队必须要给解决方案,它可能是一种临时的解决方案,但也会有长久的解决方案。

三层人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,一线比较接近客户,一般是区域的维护团队,二线一般在总部,三线隶属于研发,怎样才能把这三个不同属性的团队链接起来,并提高效率?这要通过流程和绩效的管理。比如现在的流程很明确,当一线工程师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,就会通过某一个渠道升级到二级专家,这是流程上的一些规定。


如果只有流程没有管理规则,就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:

 

第一个问题:一线工程师会不会看到有一点问题就往上交?

管理上有一个991规则:90% 的问题一定要在一线解决,只有 10% 往二线提交。二线的这 10% 里的 90% 也必须在二线解决,只有最后的 10% 向研发提交。

如果最终的结果优于991,就可以考虑减少二线、三线人员的数量。降下来的成本可以用来提高一线队伍的待遇。如果三条线或者某一条线达不到标准,就要从两个方面追溯

1、员工的技术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是不是达标,如果培训还不能达标,就考虑调整岗位。

2、产品的质量是否达标,产品的可维护性是否达标,要从产品开发的角度去回溯。

 

第二个问题:二线专家接不接这个问题

二线专家必须要去接这个问题,因为规则里面会有这些要求。

ITR 流程不是凭空而来的,它是基于企业发展的战略,把企业服务业务流程的优化实践给固化下来,并且通过 IT 进行承载,通过管理 OLA 实现对客户服务的承诺,也就是 SLA 的达成。ITR 本身不是部门的概念,它是流程的概念, 贯穿了服务和研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