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TL营销体系如何帮助客户达成商业成功?
2023-04-12 10:44:09
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如何才能快速找到合适的细分市场、合适的客户?如何才能创造更多的线索和机会点?
这需要一系列的规定动作,规定动作固化下来后就形成了MTL流程。
MTL本身的流程主要是规范选择细分市场、产品上市、激发客户需求等一系列的活动。
 
一、MTL精准营销:快速达成客户的商业成功
MTL是精准营销的一个支撑体系,相当于找到靶子、瞄准靶子,找准时机开枪。
如果能够提前介入客户的商业价值链,在客户的战略和商业计划形成的阶段协同,就能发现客户的更多需求和痛点,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,从而满足客户需求,帮助客户商业成功。
1、营销活动的三类场景
第一类:公司级的活动。展现一些标准化的内容,体现企业自身的思想和行业领导力;
第二类:区域级的活动。围绕本区域解决方案的场景开展,邀请相似场景的客户参加;
第三类:面向单个客户群的解决方案。目标是牵引客户创造线索和机会,严格执行相应流程。
考核营销活动的标准,不是做了多少个营销的活动,而是做的营销活动取得了什么效果。
 
MTL的营销模式以客户购买的心理历程为主线,在客户购买的不同心理阶段设计不同的营销活动,把所有营销活动有机连在一起,讲客户听得懂的语言,提供客户需要的价值。
2、MTL流程带来的三个转变
 
①变革之前,营销活动局限在管理线索、机会点和拓展项目的范畴,变革之后,就从被动的管理变成了线索和机会点的创造,以及市场的拓展;
② 变革之前,营销体系讲的是(单)产品的营销,单纯拼产品的特性和功能,变革之后,关键看如何做解决方案的营销,并接入客户价值链;
 ③ 变革之前,主要遵从游戏规则和标准,变革之后,要去制订标准、影响游戏规则。比如华为从2G到4G的追赶,到如今的5G引领制订标准。
 
MTL流程中,关系最密切的组织是市场部。大多数企业对市场部的功能定义并不清晰,而定位不清晰的话,MTL营销流程体系就难以构建。
 
3、以“营”促销,营销并重
企业在面临产品同质化的时候,往往会拼价格、拼关系,这种低层次的市场竞争难以让企业走得长远。想要进一步发展,就需要产品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提升,以营促销,营销并重。
对于C端客户而言,常规的广告、补贴、价格战等玩法,很容易促进客户冲动消费,而这一套放在B端企业客户身上并不适用。
ToB的销售环境往往复杂得多,不仅产品或解决方案本身的客单价高,而且客户的决策链条长,真正使用产品的人没有决定权,有决定权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否了解这个产品。
 
面向企业客户(ToB)的销售分为三个层次:
(1)关系的销售,单纯的卖产品,销售的重点在于搞好客户关系;
(2)产品的销售,售卖标准化的产品,定价促销就可以赢得转化;
(3)解决方案的营销,向战略规划、产品规划和营销/销售的输出。
 
从第一、第二层突破到第三层,仅仅在销售体系内变革是不够的。要掌握这样的能力,需要一个市场部在解决方案领域里做贡献,充分给予销售赋能,实现全方位的营销。
第三层可能还不够,要上升到第四层,即产品的市场创新,把市场的空间打开,引领市场的消费潮流,引导客户的解决方案,把市场培育出来。
 
MLT价值在于提升公司面向企业客户的品牌,促进销售线索的生成,扩大销售管道里的线索和机会点。很多企业的营销模式很老套,营销材料大都以产品为导向,过于强调有什么好产品,却忽略了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,因此很难打动客户。
 
作为市场的营销部门,不仅要驱动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产品规划,还要在产品上市之前,识别和规划好客户的场景,针对场景做解决方案的引导,并根据客户购买的心理历程,做好相应的营销资料,这样就会让整个营销能力提高了一个层次。
从卖标准化的产品,到提供场景化的解决方案。
作为销售人员,必须能理解客户的要求,做解决方案的介绍和引导,让客户了解为什么方案能解决他的痛点,使得客户能够达成商业目标。
 
二、MTL营销的主要作用:企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洞察
MTL的主要作用:培育市场,牵引研发,生成线索、打造品牌、促进增长。

MTL组成的6个模块:市场洞察、市场管理、联合创新、销售赋能、激发需求以及营销的质量管理。
无论产品还是商业模式,都很容易被模仿,唯有品牌是核心壁垒,它不是靠广告打出来的,而是靠扎扎实实的工作做出来的。
 
1、企业品牌建设的三个方面
(1)品牌对销售赋能,产品和解决方案场景化
当企业员工与不同层级的客户接触的时候,不同的员工角色会有不同的重点内容,但每个人和客户交流的内容都是有机的统一,这来自于提前制订好的不同场景下的营销资料。
久而久之,客户就能全方位感受到企业的专业性。
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迈向全球的高端品牌,在于它抓住了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系,即企业为什么存在,企业为行业和客户带来了什么价值,以及是否能够帮助客户成功。
 
(2)品牌是一种投资的行为,不是传播行为
品牌要经得起市场的经验,没有商业的成功,不要空谈什么情怀。
比如知名度很高的锤子手机,每场发布会都万众瞩目,然而没过几年就停滞了,营销活动搞得再华丽、再有影响力,对品牌而言也是无济于事,最终还是要以效果论英雄。
 
(3)品牌战略是企业的顶层设计、高层关键任务
品牌是基于企业战略最精炼的体现,是给客户最直观的感受。
作为企业最高层,要从战略层面考虑品牌,不能只停留在战术层面。如果没有公司统一的品牌牵引,无论市场部还是品牌部,只会限于具体的创意,而丢失了企业的目标。
 
2、市场洞察的三个问题点
 
问题一:为什么要做市场洞察?
市场部之所以做市场洞察,是公司规定要去做的标准动作?还是因为这份市场洞察报告要去支撑企业的发展方向,以及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?

问题二:市场洞察要做哪些课题?
课题是市场部自己的选择,还是通过其他什么途径来定义的?
从被服务对象出发,去定义市场洞察的工作场景,如面向项目、客户、细分市场、区域/国家、产业或解决方案等工作场景去进行规划。
对于不同的服务场景,对应业务部门的骨干专家和领导要点题,用以确定洞察的具体课题。如果选择的题目不对,洞察也就随之失去了方向。
市场洞察的课题并不是针对某一些点,而是要围绕客户业务的全流程,包括客户的运营维护、市场拓展等流程的业务展开,课题成果才能真正找到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痛点。
 
问题三:市场洞察要怎么做?
当市场洞察的课题明确了以后,就要用一些合适的市场洞察方法和工具了。
 
(1)分析客户的痛点
细化客户的分析方法,打开业务的全流程,建立一些数据的模型,去定义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渠道。比如华为的客户是运营商,就要去营业厅体验端到端的业务,才能了解运营商业务需求的痛点,真正把客户的需求分析出来。
洞察过程中需要有一些操作的指导书模版,确保整个过程标准化数据的可用性。
各种方法论的模版都应用IT固化下来,以此提升企业整体的洞察能力。
 
(2)专职人员的牵引
对大客户进行市场洞察,需要有专职的洞察人员来牵引,同时组织一个活动,把和客户接触的所有人员组织在一起,共同完成市场洞察。
如销售、交付、研发、采购、供应链、财经等相关角色,并定义好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,制定相应的一些规则。
要把市场洞察作为资产来使用,让更多业务部门阅读和分享,多一点场景化的实践经验。
 
(3)资料开发和评价
资料开发者要梳理出营销的内容框架、资料开发的方法论以及标准,提供给一线使用。
资料的好坏不是由资料开发的主管来评价,而是由一线的使用方评价,这就使得资料的开发者能够面向客户进行开发。
同时定义好解决方案的理念、概念、包装,以及业务规则等营销要素。
 
三、MTL连接IPD&LTC,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营销

在市场管理的活动中,面向细分市场,就要先找到典型的应用场景,然后将解决方案场景化、客户化,而不是赤裸裸的直接推产品给客户。
让客户把解决方案和自身需求联系起来,直观想象出使用了产品和解决方案后的美好。
 
1、客户需求管理和产品规划
MTL模块中的MI市场洞察和MM市场管理,它们不只是市场部的任务,而是涵盖了一线各方面的信息,如市场、销售、交付、财经等等。
很多公司只管卖产品,有什么就卖什么,产品不好就抱怨甩锅。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
原因在于:企业没有一个流程管理机制解决“客户需求的获取、管理和产品规划”问题。
大部分企业获取线索的方式很简单,如老客户转介绍、陌生拜访、网络搜集和参加展会等等,这是搜集线索的范畴,而不是挖掘线索的机会点。
企业停留在简单响应客户的需求上,显得很被动,主动挖掘客户的痛点和深层次的需求尤为重要,这就要结合MLT和LTC来共同扩大销售的喇叭口:
1、通过MI和MM分析客户的发展战略,如技术发展战略、投资计划、投资风格等等,还要分析行业和自身的战略发展诉求,以此找到重点客户和潜在的客户,从而生成线索;
2、通过DG管理营销活动,进行战略级的客户沟通,激发客户需求,从而生成线索;
3、通过LTC销售活动,如商业级的客户沟通,解决方案级的客户沟通,日常的客户沟通;
4、通过MTL的活动,如销售赋能、营销活动等方式帮助销售推进项目,完成线索转化。
以上活动都需深入到客户的价值链里去,而不是浮光掠影,只听某些客户、个别客户的只言片语,这样才能挖掘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和机会。

以前卖标准化的产品,只需要说明产品功能、做好客户关系、价格促销就能卖得出去;而现在客户的需求变得更复杂了,如果不切入客户的应用场景,就很难引导客户下单。
这时就需要MTL做好典型场景化的解决方案,以及相应的营销资料,通过销售的赋能,提升一线人员对客户痛点的诊断能力,以及解决方案客户化的能力。
2、三华共创,市场洞察的标杆案例
 
2020年12月7日,任正非到华阳集团考察全国首座5G煤矿,后续签署了5G业务框架合作协议,联合开展5G+智慧矿山业务合作,致力于5G通信煤炭产业的应用创新;
2020年12月8日,任正非到华菱钢铁集团考察,加快推进智慧湘钢的建设,结合华为的技术优势,开启了适合钢铁产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的转型之旅;
2021年2月9日,任正非和山西省省委书记在太原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揭牌,希望结合ICT技术与煤炭技术,帮助煤炭行业进行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作为一个通讯设备的供应商,华为为什么要和钢厂、煤矿谈合作?
随着2017年中兴被打压,华为就开始意识到“不能死守固有的业务领域”,必须拓展新的细分市场,于是就不断参与到智能汽车、矿山、钢厂、港口,甚至智能养猪这些行业。
华为参与的这些行业生态链并不是心血来潮的结果,而是基于华为自身通讯领域的优势,以及市场洞察和市场管理的决策。
很多产品型的公司对客户的需求有很深的误解,以为产品好,就一定会有客户的需求,有需求就一定卖得好,好卖一定会有利润。然而没有应用场景,再好的产品也不能落地。
2020年底,全球 5G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已经过去。在全球 80 多万个 5G基站里面,中国就有70多万个,整体硬件基础已经形成。但是企业级的应用刚刚开始,尚处于探索和需求创新的一个阶段,意味着企业级应用是一片巨大的蓝海。
中国是世界钢产量第一的钢铁大国,也是煤矿大国。煤矿有五千多座,金属矿有将近 3000 座,但是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、生产安全,以及工作环境等条件,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,要改善这些因素,除了提升管理能力之外,智能化的工厂是必由之路。
因此,智能化嵌入到应用场景的市场空间很大,这需要综合实力强的供应商才能搞定,无论软硬件设备,还是网络安全和建设能力,华为无疑是TOP级的5G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。
MTL不仅仅是一套流程体系,更是营销的一种方法论。
流程体系的变革需要时间进步,组织能力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,因此我们都需要一定的耐心和足够的决心。